胡志强
广州黄埔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院长
近二十多年来的设计工作经验,多年大型甲级设计院及设计公司工作经验,多年的对公司设计管理、设计把控,主持过多项大型项目全过程。擅长项目前期策划创意,从规划、建筑、室内设计,深熟陈设软装设计见解;近年来对文旅康养规划建筑设计有着一定设计经验,在多个案例中解决了当下市场的需求。
近3年代表项目和业绩:广东省江门口腔医院(鹤山分院)、合一空间婵柔会所、江门市珠西人才基地、广州海珠湖项目、中山怡景商业大厦(大酒楼)、恩施山庄文旅规划项目设计,山东泰安地产开发别墅项目等。
随着2024年7月第四届「设计中国」展暨论坛盛典落下帷幕,胡志强先生做为本届“华彰奖”人物/作品展的获奖(选)人,进行了采访并对胡志强先生的设计理念、发展思路、行业思考观点收录:
主持人:首先,想请您依据自身职业经历,讲讲从业至今最大的感悟,以及从业心德
嘉宾:投身建筑装饰设计领域以来,我最大的感悟是,这不仅是物质空间的构造,更是生活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旨在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从业心得方面,第一,设计的根本是服务于人。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喜好和生活方式,以此规划空间、选材配色,才能提升生活质量。第二,细节决定成败。空间布局、材料质感、色彩搭配、灯光效果等细节,都会对整体设计效果和使用体验产生重大影响。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才能使设计臻于完美,比如在选择装饰材料时,不仅要考虑其美观性,还要关注其环保性、耐用性和安全性。第三,创新是设计的灵魂。行业发展迅速,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保持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新方法、新形式,才能让设计作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始终保持竞争力。第四,持续学习是设计生涯的永恒主题。设计是一个跨学科领域,涉及建筑、艺术、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拓宽视野和思维方式,才能为设计创作注入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
主持人:在您擅长的空间设计领域,所服务的客户群体有怎样的特征,期间有没有发生过令您印象深刻的故事,能分享一下吗?
嘉宾:在我的空间设计工作中,服务过的客户类型丰富。其中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家庭、重视企业文化与形象的企业主以及追求独特设计风格的业主较为常见。
这些客户的共性是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追求,注重细节品质,渴望空间具有个性化和独特性。比如,他们会对空间的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提出很高的要求,希望每一个角落都能展现出独特的品味和风格。
给您分享一个案例,曾经为一位十分注重企业文化的企业主设计办公空间。通过深入沟通,我了解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于是,我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设计中,在空间布局上借鉴中式园林的造景手法,营造出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效果;在装饰细节上,运用传统的中式纹样、色彩和材质,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最终的设计方案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他表示这个空间完美地诠释了他所期望的企业文化内涵。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与客户深入沟通、精准把握需求的重要性。
主持人:接下来,能详细阐述一下您的设计语言和理念吗?您能否结合具体案例,谈谈从中的收获?
嘉宾:我的设计语言和理念是“以人为本,追求和谐”。始终将人的需求和感受放在首位,致力于打造舒适、和谐、富有美感的空间环境。
以一个家庭住宅设计项目为例,客户是一对年轻夫妇,他们希望拥有一个既现代时尚又温馨舒适的家。通过深入交流,我了解到他们喜欢简约的风格,注重空间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同时希望融入一些自然元素。基于这些需求,我以浅色系为主色调,搭配简洁流畅的线条和自然质感的材料,如木质、石材等。在空间布局上,采用开放式的客厅、餐厅和厨房设计,增强空间的通透感和互动性;在装饰上,选择了一些绿植和艺术画作,增添自然气息和艺术氛围。
通过这个项目,我深刻认识到只有真正以人为本,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才能设计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同时,这个项目也让我在空间规划、材料运用和色彩搭配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进一步提升了我的设计能力。
主持人:那么对于未来的设计生涯,您计划着重在哪些方面进行自我提升和发展呢?原因又是什么呢?
嘉宾:未来,我主要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行和发展。
一是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紧跟行业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如智能技术、绿色环保技术、新型材料等在设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这些新知识、新技术,才能在设计中更好地运用,为客户提供更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设计方案。
二是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深入挖掘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要能给予人精神上的滋养和慰藉。通过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将情感、记忆、文化等元素融入设计,创造出更有温度、更能引发共鸣的空间。
三是持续追求创新突破,挑战传统思维和设计模式。勇于尝试不同的设计风格、手法和材料组合,探索设计的更多可能性,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是强化实践与反思,积极参与各类设计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项目完成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设计过程中的不足,不断优化设计流程和方法,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我深知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才能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为设计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价值。
主持人:请问您在设计领域有没有特别崇拜的人,另外,能谈谈您对自己公司发展或者个人职业的规划吗?
嘉宾:在设计领域,我非常崇拜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她的作品充满了创新精神和未来感,突破了传统的设计思维和形式,展现出了强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她对设计的热情和执着追求,以及她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边界的勇气和精神,都深深地激励着我。
对于自己公司发展或个人职业,我希望能够汲取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精神和理念。一方面,在设计中不断追求创新和独特性,突破传统的束缚,打造出具有个性和影响力的作品。另一方面,加强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打造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设计团队。
在个人职业规划方面,我希望能够成为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设计师,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设计理念和价值,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设计水平,拓展设计领域和业务范围,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设计服务。
主持人:当下市场疲软,房地产进入后存量市场时代,您在工作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嘉宾: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市场需求萎缩,业务量减少。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使得新建项目数量大幅下降,设计业务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其次,客户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对设计品质和创新性的要求更高。他们不再满足于常规的设计方案,希望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多的功能和价值,同时对设计的文化内涵、环保理念等方面也有了更高的期待。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优化业务结构,拓展业务领域。除了传统的建筑设计业务,我们积极向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延伸,提供一体化的设计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二是加强创新研发,提升设计品质。加大在设计理念、技术手段、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创新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设计方案,满足客户对高品质设计的需求。
三是强化客户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与合作,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及时响应客户反馈,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高效、优质的服务。
四是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团队整体素质。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等方式,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打造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执行力的优秀团队。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未来设计业务的拓展路径?对于当下新媒体、短视频等进行品牌宣传和流量获客的方式,您有什么见解?
嘉宾:对于未来设计业务的拓展路径,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化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为客户提供更加直观、沉浸式的设计体验,提升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二是绿色可持续设计。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将成为未来设计的主流,相关业务领域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是跨界合作。与其他行业,如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开展跨界合作,融合不同领域的理念和技术,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竞争力的设计作品。
关于新媒体、短视频等品牌宣传和流量获客方式,我认为这是当下非常有效的传播渠道和营销手段。这些平台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优势,能够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潜在客户。
我们也在积极开展新媒体相关工作,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设计作品、分享设计理念和过程,与客户和同行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这些工作,我们不仅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和客户群体,还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为设计业务的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通过与客户和同行的互动,我们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提升设计水平和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主持人:第四届“设计中国”的价值主张是“设计为中国”,结合您的成就与观点,能谈谈您的看法吗?
嘉宾:“设计为中国”这一价值主张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设计为中国”意味着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让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设计为中国”要求我们关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需求,以设计为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设计的力量。
在我的设计实践中,一直努力践行“设计,为中国”的理念。例如,在项目中注重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元素,同时关注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需求,努力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
未来,我将继续坚持“设计,为中国”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文化素养,为推动中国设计行业的发展,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